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

[登山] 2014.2.22-23 南方之嶽,北大武山 D2、D3

今天起了一大早準備登上北大武山,檜谷山莊到北大武山三角點大約要走5K,爬升1000M左右,到稜線前幾乎都是一路陡上,到了大武祠還必須“三上三下”才能到達三角點。
 

摸黑上攀時還可以從樹林間看到山下的萬家燈火
半山腰上的夜景


然後快抵達稜線時,天已濛濛亮起,這時心中大概就已知道應該無法趕赴稜線欣賞日出,因為一路陡上的山徑,想加快腳步也沒辦法,更何況路上還有幾個需要手腳並用通過的地形。
天濛濛亮

橫渡地形橫渡地形
橫渡地形


雖然走到滿身大汗,但看見山壁上出現小冰柱就知道氣溫其實蠻低的。
冰柱


看到鐵杉林出現就知道稜線不遠了
鐵杉林


終於走到南北大武山的叉路口,也代表稜線快到了

南北大武山叉路


太陽升起把鐵杉染成金黃色

陽光灑落鐵杉
陽光灑落鐵杉
陽光灑落鐵杉




鐵杉


由於到了7.5K後的沿途風景太美,我們都只顧著拍照,一路都是走走停停,從叉路口走到大休息的地點大武祠短短0.5K走了快一小時吧,果然天氣不好走得慢,天氣好走的更慢。


往西看可以看見大武山渾厚山體的倒影
大武山倒影


走在雲之上

北大武山雲海


陽光灑落於南大武山

陽光灑落山頭
鐵杉與雲海為北大武山最著名的景色鐵杉與雲海


北大武山雲海


北大武雲海

穿梭鐵杉林中穿梭鐵杉中


中央山脈


中央山脈南段


斜射光斜射光


於北大武山的稜線上可以看見屏東平原地區,但今天山下霾害嚴重,視線受到阻礙

屏東平原
站在台灣的脊梁上俯瞰太平洋站在台灣的脊梁上俯瞰太平洋
大武祠為日治時期為了紀念被派至南洋戰場協助作戰而犧牲的「高砂義勇軍」而設立,讓英勇犧牲的排灣族、魯凱族勇士的靈魂能夠永遠安居在他們心中的聖山
高砂義勇軍紀念碑
高砂義勇軍紀念碑
高砂義勇軍紀念碑
高砂義勇軍紀念碑


大武祠
大武祠
大武祠
大武祠


由於大武祠是稜線上少數較為平坦的地點,所以我們在這裡大休息補充能量。

大武祠大休息
大武祠大休息


於大武祠休息後準備前往北大武山三角點,沿途還得上上下下兩個假山頭。

遠望台東市遠望台東市
鐵杉與雲海鐵杉與雲海
上一波寒流威力夠強,連位於南部的大武山都難得出現積雪,這還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走在雪上。殘雪
殘雪


就在殘雪未溶的山徑上上下下,最後在登頂北大武山前還得陡上100M後,終於登頂北大武山。

北大武山三角點
北大武山三角點


北大武山為一等三角點,四周展望很好。北望可看見中央山脈南一段群峰,西望可見高屏地區平原,東望可見太平洋。
南一段群峰中央山脈
西望高屏地區西望高屏地區


東邊可看見台東地區和太平洋
中央山脈


在山頂停留大約10分鐘,拍照紀念後便開始下山,剛剛怎麼走過來的就要怎麼走回去。所以又得在假山頭上上下下

鐵杉
鐵杉
陡下
鐵杉
假山頭


由於時間已接近中午,所以雲海的厚度也越來越厚,原本東邊還可以看見太平洋,但已被一望無際的雲海遮避。
一望無際的雲海


因為是摸黑爬上稜線,所以下山時才看到原來走的路那麼陡,讓已經陡上1000M的我們,下山時腳也跟著一直抖。
陡下回檜谷山莊


晚上路過神木不知道有神木多大顆,現在終於能看青神木全貌。

紅檜神木
紅檜神木


最後在腳幾乎已經不聽使喚時終於回到檜谷山莊,本來預計要前往喜多麗斷崖看日落,但很可惜今天依然雲霧繚繞,看不到夕陽,但有早上的美景我想已經足夠。
雲霧森林


今天晚上的檜谷山莊比昨天還熱鬧,連露營區的營位也幾乎快被搭滿。

經過一晚的休息,早上起來發現睡袋頭部附近有些潮濕,大概是今天天氣回暖造成帳棚反潮。吃過早餐,裝備、帳篷重新打包後,就開始下山。到達3.8K時終於能看見
喜多麗斷崖的廬山真面目。
喜多麗斷崖
喜多麗斷崖
喜多麗斷崖

南大武山的山頂上正好有雲瀑流過
翻越南大武山的雲瀑
翻越南大武山的雲瀑
翻越南大武山的雲瀑


於喜多麗斷崖欣賞完美景後便一路陡下回登山口,也順便補拍一些景點。
杜鵑喬木隧道
杜鵑喬木


展望處一定要停下來拍照

而這裡正好可以看見等一下要走的崩塌地

等一下要走的路

瓦魯斯溪溪谷瓦魯斯溪溪谷巧遇MIT台灣誌嚮導阿棟師巧遇MIT台灣誌嚮導


通過最後的
崩塌地形 下切崩塌地形
下切崩塌地形
下切崩塌地形


這次能順利登上我心中的聖山真的要感謝老天爺給了三天的好天氣,雖然沒有看見夕陽美景,但稜線上的風光已經夠讓我回味無窮,畢竟爬山不下雨就算不錯了,其它能看到什麼美景都只能算是老天爺賞賜,我們又能夠奢求什麼呢?夕陽就留在下次再來欣賞了


2 則留言:

  1. 請教版主,那張拍台東市的照片,是用何種焦段的鏡頭拍的?!謝謝^^

    回覆刪除